恒、恬、诚、勇意思是什么

恒、恬、诚、勇意思是什么

  恒是会意字,在甲骨文中,由表示天地的二横和中间的“月”字组成,合起来表示月亮悬于天地间已有上万亿年时间。在金文中又加上“心”旁作为意符,表示恒心。在小篆中,“月”讹变成“舟”表示心乘着一叶舟往返于天地之间,经年不变。隶变后由“日”代替了“舟”,演变成为今天的“恒”。本意指长期的、固定不变的,引申指特指恒心,用作名词;又引申指行为动作的经常性,用作副词。  恬,安静,安然,坦然:~静。

~适。

~然。

~谧。

~淡(淡泊名利,清静无为)。  勇,yǒng;勇者,气也。气之所至。力亦至焉。心之所至。气乃至焉。故古文勇从心。  基本字义:1. 有胆量,敢做:~敢。

~毅。

~气。

~士。

英~。

奋~。2.中国清代称战争时期临时招募的兵士:兵~。

劲~。

募~。3. 姓。4.儒家的伦理范畴。指果断、勇敢。孔子把“勇”作为施“仁”的条件之一。“勇”必须符合“仁、义、礼、智”,而且不能“疾贫”,才能成其为勇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仁者必有勇。”又《阳货》:“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。”又《子罕》:“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”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xwlkj77.com/yzs/174672051447868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