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演义七大霸主之死
三国演义七大霸主之死
曹操:生性多疑,讳疾忌医,自寻死路
曹操,字阿瞒。人称“乱世枭雄”,或“乱世治世之能臣”。曹操文韬武略,精明过人。在政治上,曹操利用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,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终于拔得头筹,在北方打开了一片天地。
在用人方面,曹操能摒弃常规,抛开门户之见,大胆启用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,并能根据部属的特长,量才录用。在军阀割据的乱世年代,曹操从小做起,做强做大,剪灭各路群雄,统一北方,登上霸主之位,实现了人生的价值。
曹操晚年常患风涎之苦,头痛欲裂。神医华佗向他进言:要想活命,必须做开颅手术。曹操怀疑华佗是来谋害他的,把华佗打入大狱,比较后面将其杀死。华佗死后,世上再无良医可救他的性命。
周敦颐《周子通书》说:“今人有过,不喜人规,如护疾而忌医,宁灭其身而无悟也。”人生在世,生老病死是铁定的规律,谁也不可逃避。不管是九五之尊的皇帝老儿,还是出身低微的贩夫走卒,都逃脱不了死亡之路。
关键的问题是,身体得了疾病,却不敢面对现实,连神医的话也不肯相信。如此这般,这样的病人大约也玩完了,他只有选择坐以待毙,魂归阴曹地府。
孙策:年少英雄,刚硬有余,灵活不足
孙策,孙坚之子,出身将门。可惜,他那英雄的父亲死得早,他不得不寄在袁术手下做事,替袁术打拼卖命。俗话说,虎父无犬子。是英雄迟早要爆发。孙策见在袁术手下打工,没有什么前途,便决定另起炉灶,打拼江山。
他向袁术献上皇帝的朱红大印,借得数千精兵回乡创业。没料到,孙策仅凭这数千兵将便打开了局面,把江东收归在自己的名下,并吸引四方豪杰名士前来归附。
孙策拥有江东“小霸王”的绰号,说明他并非浪得虚名。他凭着自己的真本事,用武力把各方势力打压下去,终于在江东做强做大。不过,孙策年轻自信,迷信武力。比较后面,他被残存势力暗杀,英年早逝,令人惋惜。
孙策在治理江东时,推出强有力的武力时,还应实施安抚政策,一手硬,一手软,才是上上之策。向来,打天下易,治天下难。孙策忘记了“柔能克钢”的道理,故此吃了大亏。这个用血换来的教训可谓深刻。
刘表:懦弱怕事,果决不足,受制于人
刘表,荆州牧,这位荆州相对较高的党政军长官,年轻时长得很帅,人也还算精明。他一生中较好错的地方,是娶错了老婆,他的老婆蔡夫人强悍泼辣,是个典型的女汉子。蔡夫人很聪明,她也知道“枪杆子出政权”的道理,她把自己的亲兄弟蔡瑁安插进来,掌管荆州的兵马大权。蔡氏一门,成为炙手可热的旺族。
刘表是个怕老婆怕得要死的男人,他的一言一行,均被老婆看管得严严实实,风雨不透。在这样的婆娘面前,刘表是个可怜的男人。我猜,他虽然位高权重,但想要弄个小妾或者小三,也是断断办不成的。
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大战得难分难解之际,刘备向刘表建议,派出一只骑兵,奔袭许都,曹军必败。可刘表苦笑一声,还是算了吧。刘表放过了曹操,可曹操却没有对他感恩戴德。曹操收拾了袁绍,立即统率百万大军南进,把战略目标首先锁定了荆州。
曹操大兵压境,刘表病重,不久逝世。蔡夫人把自己的亲生小儿刘琮奉为荆州之主,立即投降曹操,她本想让刘琮长久地成为荆州之主。她哪料到,曹操进了荆州城,便把她和刘琮赶出城外,并在途中暗杀了他们。人们说,女人头发长,见识短,只能看到眼前一寸的利益。这话很有道理。蔡夫人当属于这一类女人。
刘表之死,实际上是被老婆气死的,他一向忍心吞气,郁郁寡欢,闷闷不乐,终于得了恶病,比较后面凄惨地死去,死得冤枉。
袁绍:虎质羊皮,外宽内忌,好谋无决
袁绍,家庭背景好,出身名门,四世三公。袁绍年轻时在京城任都尉,表现得不错。
大将军何进召诸侯进京除宦官,袁绍是反对的,可惜何进没有听从他的意见。何进招来虎狼,还没对宦官下手,便被宦官抢先一步发难,害了他的性命。董卓趁势窃取了汉家大权。袁绍不肯跟董卓同流合污,出走朝廷,在地方上拉起山头,发展势力。袁绍出身显赫,影响力极大。
天下英雄名士纷纷归附他,他在河北的地盘上招兵买马,生意越做越大,隐隐成为一方霸主,是一股谁也不敢小视的力量。
董卓残暴不仁,诛杀大臣,迫害天子,激起天下人的义愤,诸侯结成同盟,同时进军,讨伐董卓。袁绍众望所归,被推举为盟主,率众出征。可惜盟军内部不团结,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。比较后面,一场轰轰烈烈的讨董运动便烟消云散了。
诸侯争霸,干戈又起。袁绍与曹操两军在官渡对峙,然后展开大战,昔日的战友撕破了脸皮,各自露出了狰狞的面目。战争的比较后面结果出人意料之外,兵强马壮、粮草充足、拥有天时地利的袁绍竟一败涂地,损兵折将,狼狈不堪。袁绍气得吐血,卧床不起,比较后面一病呜呼,飞升天国去了。
袁绍不是被曹操打败的,他是自己打败了自己。他拥兵百万,上将千员,军力雄厚,谋臣无数,人才济济。可袁绍拥有这么优良的团队,却不善于加以利用,他的内部不团结,谋士武将之间常闹矛盾,不能抱成一团。袁绍又听不进正确的意见,导致屡失战机,且谋臣良将纷纷倒向敌国,大势无可挽回,终于酿成苦果。
关键时刻,袁绍的几个儿子也不争气,曹操大兵压境,不能同仇敌忾,赶跑强敌,反倒相互拆台,消耗自己的有生力量。总之,袁绍不善统兵,不善带将,不善经营,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强大集团,在敌手地攻击之下轰然瓦解。
袁绍的能力毕竟有限,他不该坐上如此高位。也许,他只适合在京城做个都尉。袁绍是自己害死自己的。
刘备:坚忍不拔,仁者之风,为义而死
刘备,字玄德,涿州涿县人。刘备出身贫贱,其父早亡,家道中落。年少的刘备只好编席织屦,在大街小巷里兜卖,以赚取微薄的生活费用。
刘备天生异相,一双耳朵特别肥大,他转过头来向后看,能看到自己的大耳朵。刘备的手特别长,双手垂下,超过双膝。刘备从小胸怀大志,虽然翻阅过一些诗书,却粗枝大叶,不求甚解。刘备喜欢漂亮的女人,爱穿华丽的衣服。刘备性格偏于内向,平时沉默寡言,在公众场合,话语一般不多。
刘备身上有三大优点:一是他志向远大,不甘愿过着贫贱和碌碌无为的生活,身上有百折不挠的勇气。刘备兵微将寡,征战天下时,屡战屡败,他不得不常常依附他人生存,可他并不气馁,屡败屡战,直至比较后面挥师攻入蜀中,顺势登上了皇位。
二是他为人豪爽,喜欢结交朋友。他与关羽、张飞一见如故,惺惺相惜,结为生死之交。他在荆州依附刘表,士人争先与之交好。三是他待人以诚,慈祥和善,素有仁者之风。他主政徐州时,施仁政,布恩德,深受百姓爱戴。他在新野大撤退时,十数万老百姓紧紧相随,不忍分离。
刘备历尽千辛万苦,比较后面终于登上了皇位,可他的宝座还没有坐稳,江山还没有稳固,他的二弟关羽不幸被东吴捉杀,三弟张飞的仇人又逃到了东吴。刘备哭倒在地,痛不欲生,他不顾文武大臣地苦劝,发倾国之兵,浩浩荡荡杀奔东吴,替兄弟报仇雪恨。
不幸的是,他在彝陵之地被东吴的少年天才陆逊击败,数十万精锐之师毁于一旦,损失惨重。刘备无脸再见川中父老,每天徘徊在长江边上,望着滔滔的长江之水,泪流满面,痛悔不已。比较后面,刘备在白帝城郁郁而终,不情愿地闭上了那双明亮的眼睛。
刘备不爱江山社稷,一心只念着兄弟情义,用实际行动践行了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”的豪言壮语。他跟结义兄弟的情义感天动地,令后人羡慕不已。只是,刘备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,为了报仇雪恨,把刚刚建立起来的国度,也几乎给掏空了。
司马懿:老谋深算,料事如神,终成较好
司马懿,字仲达,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和军事家。他早年在曹操手下做事,英武精明的曹操,对他的才能心知肚明,知道他的野心极大,非久居他人之下的人物。曹操一方面要使用他的才能,另一方面又处处防范他,让他远离兵权。
在曹操面前,司马懿只能低调地做人做事,不敢露出丝毫反叛之心。曹操临死之前,嘱咐子孙后代要严防司马懿,绝不能让他沾上军权,否则贻害无穷。
可惜,弃用司马懿,魏国上下无人能挡诸葛亮的北伐大军。在万般无奈之下,魏国才重新启用司马懿,把他调往前线,阻挡诸葛亮进兵。司马懿老谋深算,名副其实,他跟诸葛亮半斤八两,才能不分上下。
在与蜀国的战斗中,司马懿发现,蜀军运粮不便,利在速战,他便跟诸葛亮玩起大极拳招,一招一式,慢呑呑地出拳,然后缓慢地收招,故意拖延时间。两军相持日久,诸葛亮无法破解司马懿的怪招,耗损了比较后面一丝心力,在五丈原殒落。诸葛亮死后,司马懿以胜利者的姿态,登上了权力的较好。
曹操的子孙对司马懿防范虽严,可他们哪是司马懿的对手,被他装疯卖傻的伎俩,躲过了一次次劫难,终于以较好的姿态站起来了。
司马懿大权在握,权倾朝野,炙手可热。司马懿年事既高,病逝于京城,也算善终。司马懿的夺权之路,虽然不大光彩,可他毕竟是凭真本事吃饭的,比起那些酒囊饭袋来,他可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。
公孙瓒(?—199年),字伯圭(一作伯珪),辽西令支(今河北迁安)人,东汉末年武将、军阀,汉末群雄之一。
公孙瓒出身贵族。因母地位卑贱,只当了郡中小吏。因其相貌俊美,且声音洪亮、机智善辩,得到涿郡太守赏识。后逐步做到中郎将,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,作战勇猛,威震边疆。
公孙瓒好战,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刘虞不和,二人矛盾逐渐激化。初平四年(193年),公孙瓒击杀刘虞,并挟持朝廷使者,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,成为北方较好强大的诸侯之一。
公孙瓒与袁绍多次相争,初期占据优势,但在龙凑之战后锐气顿减,采取自保战略,渐失部下信任,被袁绍击败。较好终被困高楼,引火自焚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xwlkj77.com/yzs/174758734547958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