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叫红外线
为什么叫红外线
红外线(Infrared,IR)是频率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,是电磁波谱中频率为0.3THz~400THz,对应真空中波长为1mm~750nm辐射的总称。它是频率比红光低的不可见光。红外线的英文名是Infrared,其中的infra-意为意为“低于,在…下”。
在物理学中,凡是高于绝对零度(0K,即-273.15℃)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(以及其他类型的电磁波)。现代物理学称之为黑体辐射(热辐射)。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: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。红外线具有热效应,能够与大多数分子发生共振现象,将光能(电磁波的能量)转化为分子内能(热能),太阳的热量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。
在电磁波谱中,把位于红光之外,频率比可见光低,比微波高的辐射叫做红外线(位于紫光之外,频率比可见光高,比X射线低的辐射叫做紫外线),红外线肉眼看不见,属于不可见光。
为什么叫红外线
这是基于其波长范围处于可见光范围的红光侧之外。
电磁波谱按照波长长短,从长波开始,电磁波可以分类为无线电波、微波、红外线、可见光、紫外线、X-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等。普通实验使用的光谱仪就足以分析从2纳米到2500纳米波长的电磁波。
人类眼睛可以观测到波长大约在400纳米和70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,称为‘可见光’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xwlkj77.com/shzs/1681652351304614.html
微信扫一扫